打击论文造假产业链 将建期刊预警监测名单
“对参与学术论文造假的第三方中介机构,科技部等正会同网信办和工商部门进行‘清网行动’,坚决打击参与学术论文造假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及其网站、网店、经营实体。对于那些单期发表论文数量过多、学术影响力低、审稿通过率偏高、收费高、审核把关不严的学术期刊,我们正在研究建立期刊预警制度,提出预警监测名单,对中国科研人员在列入预警监测名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,及时进行提醒和警示。”6月14日,科技部召开学术期刊集中撤稿调查处理工作通气会,针对107篇中国论文被《肿瘤生物学》撤回事件,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如是回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。
他说,科技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始终坚持眼睛向内,从自身查找原因,正在对撤稿论文逐一彻查,对查实存在问题的论文作者将按照统一尺度、甄别责任、严肃处理,向社会公开,坚决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滋生蔓延的势头。
贺德方透露,相关部门已查实,部分论文确实存在由第三方中介机构代写、代投等违规现象。科技部、教育部、卫计委等对涉事论文作者承担或正申请的科研项目(基金)、基地建设、人才计划和科技奖励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,对相关科研项目、基金等予以暂停。
“要以处理此次撤稿事件为切入点,深刻分析导致造假论文出现的深层次原因,加大问题排查和惩治力度,树立正确的科研评价导向,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,力争从根本上铲除论文造假的土壤,避免此类集中撤稿事件再次发生。”贺德方说,此次论文集中撤稿事件影响十分恶劣,严重损害了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尊严,也反映出我国学术环境、以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体系和力度还需改进。
“撤稿”是学术期刊自我净化、自我纠错的机制。正常的撤稿应是期刊针对已发表的论文,随时发现问题即随时撤稿。“对正常的撤稿我们持欢迎态度。但数年来的论文集中、大规模撤稿则是不正常的。”贺德方强调,长期以来,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坚守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道德操守,潜心研究、勇于探索、淡泊名利、求真务实,“不能因为个别科研人员违反科研诚信要求、违背科学精神,就否定整个科技人员队伍,否定广大科研人员作出的杰出贡献。”
自撤稿事件发生以来,科技部会同中国科协、教育部、卫计委、自然科学基金会等有关部门,统一行动、协同推进,全面彻查取得积极进展。6月5日,科技部部长万钢召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第六次会议,部署处理论文造假工作。科技部牵头会同中国科协、教育部等成立联合工作组,在现行法律法规等的框架内提出统一的处理规则,组织涉事论文作者所在单位从行政调查和学术评议两条线,实事求是对论文质量、论文署名情况、撰写发表过程、代写代投第三方机构情况、论文使用情况等开展彻查。
在分析集中撤稿事件的原因时,贺德方称,第一,我国科研评价制度还不够完善,分类评价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;第二,个别科技工作者底线意识不强,在名利诱惑面前心态失衡,从事造假的学术不端行为,应对撤稿事件承担首要责任;第三,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大多停留在学术道德和内部处理层面,导致学术造假成本过低。
“有些第三方中介机构以科技服务为幌子,行代写、代投之实,甚至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信息、收取高额费用,毒化学术生态。有的学术期刊审核把关不严,不加审核的使用作者提供的同行评议专家和同行评议意见,出现问题就大批量撤稿,客观上已成为学术论文造假灰色产业链上的重要出口。”贺德方直言,针对今后可能出现的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,将研究提出更明确、严厉的处理规则。
值得关注的是,国家卫计委、科技部将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展临床医生职称改革试点工作,调整对临床医生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,强调突出业绩、能力和水平,将更注重患者满意度评价,医生参与救援、扶贫和管理等方面的贡献。(来源:科技日报)